期中考試后,家長怎么回應孩子說的“我只是粗心,其實我都會”?
時間 : 2018年11月21日 16:04 欄目 : 學習方法家長誤區最新資訊 作者 :
期中考試結束了,很多家長在拿到孩子的成績單之后,孩子多半都會說:“其實我都會,就是粗心了”。今天,我們一起來分析孩子這句話背后隱藏的含義。
雖然,孩子所說的粗心,看著就是一件不經意發生的小事,但是這樣的偶然性背后很可能藏著它的必然性。
1、粗心的孩子,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
孩子學習新知識的時候,如果只是單純的理解表面的知識,簡單的做了幾遍相關題目,然后就開始學習下一版塊的內容,很容易讓孩子下次遇到同類型的變形題時,無法順利做出來。
即使成人,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,也不能保證完全不出錯,孩子也是一樣的。
2、粗心的孩子,無法透過符號獲得真知
有些孩子,在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,理解了老師講解的含義,但是考試的時候做錯了。這有可能是孩子當時只是對書本上的符號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,并沒有真正理解的含義。
在考試的過程,人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,在壓力和緊張情緒的影響之下,孩子會最先選擇第一時間出現的答案,而這個答案并不是正確的。
3、粗心的孩子,學習習慣不好
很多孩子由于現在作業的繁重,會想要抓緊時間做完作業,沒有養成檢查作業、打草稿、寫詳細步驟的習慣,有的孩子書寫習慣也會導致出錯。
這些不好的習慣,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點,不需要詳細分析題目并認真作答,延續到考試時,丟失了本該拿到的分數。
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幾個小習慣,讓孩子不再粗心:
a、慢慢讀題
拿到試卷,完整讀完題目是必要的,不管是長題目還是短題目,從中篩選出重要信息。
在保證自己讀完題目的前提下,再開始答題。
b、步驟寫清晰
理科類的題目,很多都是在草稿紙上完成計算過程的,之后再完整地寫在試卷上。
清晰的將步驟寫在草稿紙上,會讓孩子避免二次出錯的可能性。
c、做完檢查試卷
在做完有把握的題目之后,要根據平時的經驗,稍微判斷一下結果的正確性。
如果發現答案不是很合理,就盡可能的把自己的演算過程檢查一遍。
d、專心做題
要重視平時的作業,考試題目都是由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演變而來的。
在學習時,專心的學習,注意力集中,慢慢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。
e、信心、決心、耐心
粗心是一個壞習慣,每個孩子只要相信自己,都可以通過努力改掉粗心這個壞習慣。